首页
关于爱肝日
爱肝机构
爱肝专家
爱肝指南
爱肝视频
肝病科普
最新疗法
肝病新药
肝病专题
求医问药
爱肝文化
爱肝网站
热烈庆祝全国爱肝日爱肝讲堂开课
2023-04-19
2025年3月18日第二十五次“全国爱肝日”宣传主题: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
2025-02-11
转载: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关于做好2023年“世界肝炎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
2023-07-13
世界卫生日:《2001~2015年全国爱肝日科普活动报告》发布
2023-04-25
2023年3月18日第二十三次全国爱肝日主题:主动检测 扩大治疗 消除乙肝危害
2023-04-19
“主动检测、扩大治疗、消除乙肝危害” “全国爱肝日”宣传活动倡议书
2023-04-19
热烈庆祝新版爱肝日网改版成功!
2023-04-19
热烈庆祝全国爱肝日爱肝讲堂开课
2023-04-19
2025年3月18日第二十五次“全国爱肝日”宣传主题: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
2025-02-11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肝病科普
>
自免肝治疗和预防
时间:2011-03-05 00:00:00
字体:[
大
] [
中
] [
小
]
打印
治疗
AIH
治疗目的是达到临床症状缓解、生化指标改善和组织学炎症以及肝细胞损害消退,并最终能持续维持缓解状态而无须药物治疗。
治疗指征和方案
AIH
对免疫抑制治疗应答良好,但免疫抑制治疗有较多副作用,应严格掌握治疗指征(表1),尽量避免试验性治疗。总的来说,AIH患者肝内炎症越重越需要免疫抑制治疗,患者也更能从免疫抑制治疗中得益。强的松(龙)单独或低剂量强的松(龙)与硫唑嘌呤联用可使严重患者症状缓解、改善实验室异常和组织学改变、提高患者生存率。18个月内65%的患者获得临床、生化和组织学缓解,而在3年内则有80%患者缓解。应答良好者20年的生存率为80%,与同一地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群无显著差异。相反,相同严重程度的患者如不治疗则50%在3年内死亡,10年则死亡率高达90%
[2]
。缓解后复发较常见,50%~86%进入缓解期的病例在药物撤除后复发。3%的患者出现治疗相关的副作用从而不得不过早停药。9%的患者尽管进行标准治疗但病情仍恶化。13%的患者部分缓解。复发、药物毒性、治疗失败和不完全应答反映了目前治疗的不足,因而必须继续寻找更特异而***的治疗策略。治疗的成功有赖于恰当地选择病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疗程足够以及对不理想预后所进行的适当处理
[6]
。
表1 AIH的治疗指征
***指征
相对指征
无指征
血清AST>正常上限10倍
症状(疲劳、关节疼痛、黄疸)
无症状和轻度界面性肝炎或汇管区肝炎
血清AST>正常上限5倍,且g-球蛋白或IgG>正常上限2倍
血清AST和/或g-IgG低于***指征时
非活动性肝硬化
桥接样坏死或多小叶坏死
界面性肝炎
失代偿期非活动性肝硬化
虽然单独使用足量强的松(龙)(0.5-1.0mg/kg)也能改善临床症状、实验室和组织学指标,但一般推荐同时加用硫唑嘌呤(50 mg/天)以减少强的松用量,并降低其副作用。初始治疗应持续到病情缓解(症状消失、血清转氨酶≤正常值上限的2倍和肝组织学无或仅有轻微炎症活动)。治疗失败或出现不能耐受的药物副作用时须中断治疗。强的松(龙)的减量是长期的渐进过程。单剂强的松(龙)(起始剂量40-60 mg/天)治疗时每周可减量10mg直至20mg/d,然后每周减量2.5-5 mg直到维持剂量。通常情况下,强的松(龙)维持剂量为10mg/d,也可渐降至5-7.5 mg/d或10mg隔日顿服。联合治疗时,强的松(龙)(起始剂量30 mg/天)每周可减量5-10mg直至15 mg/d,然后每周减量2.5 mg直到维持剂量,这些患者也可单用硫唑嘌呤作维持治疗
[6]
。亦可加用UDCA 10mg/kg以减少强的松(龙)的用量直到缓解,甚至可在强的松(龙)完全撤掉后使用之。当然,临床工作中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对应答良好者可按序减量,对应答不完全者,可在某一剂量上适当延长治疗时间,血清转氨酶水平明显下降(前次水平的一半以下)后再减量。在肝组织学改善后仍应继续维持治疗至少6个月,总疗程至少2年,但究竟该持续多久尚无共识。一项研究表明,连续接受4年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的比率较疗程为2年或少于2年的患者显著增高(分别为67%、17%和10%)
原发性胆汁性
肝硬化
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略。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修订.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4)194.
5.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
.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72.
6.
梁扩寰、李绍白主编、肝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7.
徐向田主编.病毒性肝炎中西医防治学.天津科技出版社.2008年版
9.
中华肝病网
http://www.chinesehepatology.net.cn/admin/
10.
中华爱肝网
http://www.519liver.com/
11.
肝胆网http://www.gandan120.cn/
12.
全国爱肝日网http://www.aigan.cn
13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http://www.cfhpc.org/
14.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分会官方网站
http://www.infectcma.org.cn/
(2011-03-01第六稿)
上一篇:
早睡能养肝 熬夜等于慢性自杀
下一篇:
自身免疫性肝病
重要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国家卫计委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专业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国家科学技术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媒体链接
生命时报
科学网
健康报
医学论坛网
中华爱肝网
放心医苑
平安健康网
丁香园
37度医学网
国际肝病
战略合作
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
北京佑安医院
解放军302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临沂肝胆病医院
山东省立医院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济南军区总医院
青岛市市立医院